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学术理论 > 正文内容
京剧票界文化论文集-上海市光明中学校长穆晓炯
发表时间:2015-12-28   浏览次数:2482次
京剧票界文化论文集-在高中开展京剧普及的探索与实践


  上海市光明中学校长穆晓炯


  【内容摘要】


  上海市光明中学是一所享誉沪上的百年老校,其办学理念为“德育首位,和谐发展,因材施教,人文见长”。我校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全面育人,艺术教育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光明中学是首批市级的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我校积极响应市委宣传部、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市文广局提出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和教育部提出的“京剧进课堂”的号召,同时也作为“中国风•民族魂”这一学校德育品牌活动的延伸和发展,努力探索与实践京剧艺术的欣赏与学习。我校利用高中艺术课堂开展京剧知识的普及教学,利用拓展课开设京剧艺术欣赏课程,利用课外活动开展观摩、体验、演唱、表演的京剧实践活动。让每一届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国粹艺术和京剧文化。一部分学生还参加了京剧表演和京剧乐队。通过教学,学生们对我国京剧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受。不仅提高了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一、探索与实践的背景


  京剧,在经过历史的淘沙后被作为中华艺术文化的一个象征而置于国粹的至高地位。故此,京剧就显得有些高不可攀,而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京剧的传承出现危机。虽然,近年来,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戏曲因受流行音乐的巨大冲击,加之本身演唱风格的老旧,呈现出发展缓慢和普及困难的态势,但其蕴涵的文化价值并不因此而褪色。在历经200多年的沧桑变革后,京剧沉淀了我国多方位的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保护、普及和发扬。“京剧进课堂”可以让学生从中了解国情、了解历史、了解做人、了解处世,通过脸谱、服饰、唱腔乃至表演萌生切身的美学趣味,通过剧目体会人生的哲理。


  2008年3月,教育部决定在10个省市的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京剧进课堂”虽然只是一种尝试,但它作为一种艺术素养的熏陶和培养,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加强,作为素质教育的后援和充实,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在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的同时,要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断开拓艺术视野。”《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这正符合《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京剧作为中国戏曲艺术中的重要剧种,在高中艺术课中进行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对京剧等传统文化的普及,需要通过认知、了解、欣赏,进而实践和探究。不仅要把京剧作为艺术课程的一部分植入教育常态,让学生熟悉这门艺术、这种文化,更应结合高中生的特点把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如此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来寓道于教,寓教于乐,再加以开展丰富多样的京剧艺术活动,学生才会逐步喜爱京剧,渐渐走进京剧,京剧才可能发扬光大,中华文明才不至于再流失一段瑰丽。


  二、探索与实践的目标


  以京剧的文化传承价值为依据,通过“弘扬国粹,走进京剧”为主题的系列艺术教学和各种生动的京剧实践活动,提升对京剧的审美情趣,培养京剧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艺术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与爱好,传承和振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实践与探索的过程


  1、开展京剧普及教学,**学生走近京剧


  早在1992年,我校就在活动课中开设“京剧欣赏课”,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相对来说人数比较少。从2007年开始,我校在每届新生中开设京剧普及教育课程。以京剧知识讲座和京剧主题的课堂教学等形式,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们欣赏京剧名家名段,并从中体会京剧“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的特点。通过讲解,同学们对我国京剧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学生走近京剧,并激发审美情趣。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我们将“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学习”全面运用到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巧用校园网中的论坛工具,让学生把对京剧的感想进行及时互动交流与评价,通过网络的即时传递功能进行学习成果分享。此外,学生还利用网络深入挖掘上海本土京剧艺术资源、研究京剧文化,也将网络平台作为学习探究的平台、展示交流的平台,在“课堂教学—网络交互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有机联动中走近京剧。


  2、举办京剧互动演出,吸引学生关注京剧


  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中华文化遗产宝库中又增添了新内容,我们的国粹——京剧得到了世界的公认。我们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你可以不喜欢京剧,但必须能懂京剧。通过京剧知识讲座,学生初步了解了京剧。在此基础上,举办京剧互动演出,增加学生体验与实践京剧的机会,吸引学生更多地关注京剧,且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


  3、观摩京剧优秀剧目,指导学生欣赏京剧


  我校积极组织学生观摩京剧优秀剧目。至今不同届的学生已分别观看过《打渔杀家》、《龙凤呈祥》、《王子复仇记》、《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萧何月下追韩信》、《投军别窑》、《四进士》、《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华容道》等剧目。尽管学生已经聆听过京剧入门讲座,有的还有过互动体验,但在观看演出之前,我校还特地将剧目作一介绍,指导学生欣赏京剧,通过学生亲临剧场现场观看京剧演出,加深对京剧的体验与感悟,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4、组建京剧之友社团,培养学生表演京剧


  早在1985年,我校就成立了“光明戏曲社”,来自全市的中学生每两周活动一次。1992年起,我校又开设了“京剧艺术欣赏”选修课。之后,还组建了学生京剧之友社团。学生票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唱名家名段,学习程式身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票友能合唱京剧“行云流水”串烧、演唱《三生有幸》,并和老师同台演出京剧《打渔杀家》、《追韩信》、《华容道》等剧目。有一部分学过乐器的学生还组建了京剧小乐队,扩充了学生京剧之友社的阵容。在老师的指导下,京剧小乐队已经能演奏**京剧曲牌《夜深沉》,并为“虞姬舞剑”伴奏。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京剧文化在高中传承。


  参加京剧演出学生的感言:


  刚来学校的我原本不知道我校有京剧特色。当身为京剧名票的校长为新高一同学开了一个京剧讲座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学校还有这么一个特色,对京剧才有了些了解。从来没有接触京剧的我,幸运地成为了在逸夫舞台与老师一起为全校师生与外校领导表演《追韩信》的演员。记得刚刚得到要和校长同台演出京剧消息的时候,我既紧张又兴奋,外加有一点点的胆怯。但是,很快,这感觉就消失了。因为校长很看重我和与我同台演出的同学,就这样,差不多经过三、四天左右的学习与排练,就要登台了。


  我演的是夏侯婴的角色。由于戏份比较多,老师认真地教我,手把手地帮我纠正动作。其实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还真是幸福。有那么多人的良苦用心在帮助我。一时间有一点感慨的感觉。每个人都在苦练的时候。还有两位老师为我们买了汉堡可乐。


  盼星盼月的,星期一终于来临了。那天中午,我们提前来到了逸夫舞台彩排。彩排的时候一点压力都没有,很轻松地就过了。在一连串精彩的表演后,终于轮到我们上场了。我们换好戏服蓄势待发。当我站在舞台侧幕等待出场的那一会,我才知道,我的心脏原来还能跳那么快,几乎都到喉咙口了。那时候,全身都在抖动,脑子里好似有这清晰的思路,又好像是一片空白。那感觉说实话,一点都不好受。不知道是老天故意整我,还是我自己的幻觉,在等待的时候,真是觉得度秒如年啊。依稀记得我有两次差点以为是轮到自己上场要冲上去,但是又好像不是。原来是自己还不太会听锣鼓点,不知道什么锣鼓该做什么。现在想想,要是那时候我真的走了出去……唉!不想了。不敢想象。好在,经过这一系列的前奏。我顶住要蹦出来的心脏,成功地把戏份都演到位了。**在两块幕布合拢的那一刻,那真叫一个轻松啊!我想,这就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吧。


  真没想到,这个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场京剧演出,却给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经历。我要好好谢谢教导我的京剧院的老师,更要谢谢校长和艺术老师的培养。为了不辜负他们,我得更好地学习了!


  四、探索与实践的成效


  我校以开设“京剧知识讲座”为突破口,**学生走近京剧,激发审美情趣;以举办“京剧互动演出”为载体,吸引学生关注京剧,丰富情感体验;以观摩“京剧优秀剧目”为途径,指导学生欣赏京剧,提高文化素养;以组建“京剧之友社团”为台阶,培养学生表演京剧,传承国粹文化。在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已制定了《弘扬国粹,走进京剧——高中艺术学科“两纲”教育方案》,编撰了校本教材《京昆戏曲艺术欣赏》。通过探索与实践,弘扬国粹京剧文化,提升育人价值。


  我校学生赴国外留学,也会想到把京剧的脸谱、装饰等作为礼物送给外国友人;我校学生志愿者到福利院慰问老人,也会唱上一段尽管还很不熟练的京剧唱腔。诸如此类,都是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和艺术教育。


  学生随老师赴上海京剧院学习京剧表演的感想:


  众所周知,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象征着我国的传统,因而也被誉为“国剧”。自然,学习京剧,也就成了弘扬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方式。至少,这样的观点在我去了上海京剧院之前还一直保留着。


  但是,当我那天踏入上海京剧团的练功房,当我看到墙上的那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之后,我觉得,学习京剧学的是一种态度。


  虽然,那天我去的时候,练功房里并没有很多人。但是,光凭那一张张地毯,那一把把道具大刀,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业余或专业的京剧爱好者在这里挥洒汗水的情境。听着老票友们拉着京胡,看着他们脸上那投入的表情,便可知晓他们对京剧有着一份执着的态度。


  没错,京剧就是这样一种态度,执着,热诚,甚至忘我的一种态度。


  所以学习京剧,它必须要投入,要用心去揣摩这此种真意,用心去体会那种字正腔圆之韵。


  那我觉得,京剧的“态度”亦可用于为人的“态度”。其“态”即行要正,为人要圆;其“度”即做事要有力度,为人要适度。有时候觉得,学习京剧就像是在学习为人一般。学习京剧的态度,更像是学习对人生的态度。


  因为,我觉得学习京剧的过程,它既是一个揣摩他人人生的过程,它更是一个反思自我人生的过程。这此中真意,是值人深思的。


  五、探索与实践的展望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和高中多样化的开展,我校将在艺术教育中加大京剧普及的力度,尤其是校本课程的设计将进行跨学科的尝试。比如“京剧与文学”可以结合语文课本中元杂剧的章节和古文中相关篇目;“京剧与历史”可以结合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京剧与舞蹈”可以将起霸、走边、趟马等程式融合到舞蹈之中;“京剧与美术”可以将脸谱、服装、化妆等与美术结合起来。总之,将京剧的元素加以渗透和融合,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或生硬灌输。


  我校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告诉我们,开展京剧校本课程教学,在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爱好的前提下,培养了学生的京剧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在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的同时,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