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内容
京剧票界文化论文集-加拿大票友励靖克
发表时间:2015-12-28   浏览次数:1193次
京剧票界文化论文集-京剧票房是海外华人的温馨家园-

加拿大票友励靖克


  屈指数来,我在国内参加京剧票房已有三十年时间了,其中也参与了一些工作。一方面很投入地求教学戏,一方面组织票房活动。


  前几年,我们举家移民加拿大,一下子舍弃了原先的繁忙工作和熟悉的票友们,真是一下子还无所适从。但让我没想到的是,京剧之缘并没有与我就此了结。


  在去加拿大前,我在网上了解了温哥华的京剧活动情况,那里的世界离我是那么的遥远……


  2012年1月份,第一次登陆加拿大的温哥华,一切是那么的陌生、无奈。把家安排好的几天后,我就约了在网上认识的一个青年票友小刘,在车站见面。他的程派和张派唱的都非常之好,又是中国京剧院程派青年演员莎菲的亲戚。当我第一次与他见面时,那种感觉犹如久旱逢甘霖。就这样,小小的星火燃起了我在加拿大的票友之旅。


  在小刘的指引下,我去了温哥华的第一个票房,在唐人街的中华文化中心的中国戏曲艺术沙龙,有京剧、越剧、粤剧、秦腔等的票友,各戏曲爱好者在一起活动,到别有一番情趣。但有一共同的现象,各剧种的戏曲票友都以会唱一段或几段京剧为荣。其中的功劳应归于戏曲沙龙的负责人和指导老师,原陕西省**京剧演员李晓芙。李老师跟随京剧艺术家尚小云先生多年,能唱善做,待人谦和。她曾与**京剧花脸演员尚长荣拍摄了京剧《张飞敬贤》。


  后与我同在上海的挚友马晓先生,又带我去了一个设在养老院的京剧票房,这些票友大多来自香港。水平可不一般,有梅葆玖先生的挚友,号称梅葆拾的周太,她是电影明星夏梦的同学。梅派唱的真好,很有韵味。八十多岁了,满头黑发,非常之活泼、开朗。还有一位程派票友屠医生,她是程派大家赵荣琛的弟子,唱的也很有水准。唱老生兼老旦的李医生,毕业于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八十多岁了,总是一身裙装打扮。每每提起她爸爸,还是那么的甜蜜和温馨。唱老生的朱医生可是台湾和温哥华的名中医,已九十三岁了,据说曾是蒋经国的医生,待人和善,非常之幽默,只可惜,在去年不幸仙逝了。与之同岁的郭医生也唱老生,九十二岁时,还每次开车来票房唱戏。京胡则是来自香港的张平安先生,拉弹打无所不能,他父亲曾在“和”字辈做科。张先生可是见过世面的,在台上曾经傍过童芷苓、赵荣琛等名角,也曾为程正泰、丁存琨、汪正华等杨派名家吊过嗓。


  在琴师张先生的介绍下,我进了在温哥华**代表性的票房,颐社中国戏剧音乐研究中心。该中心1981年注册于加拿**C省,成立距今已近三十五年,有十蟒十靠的衣箱,这些戏服原是香港官塘票房和沪社的,据说电影明星成龙原在这些剧社待过。蒋震和缪玉华二位前任社长,为这个社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蒋先生原是比利时航空公司驻台北的总经理,精通英语,工作能力强,主攻花脸,但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员们,现主要在做后勤工作。缪女士主攻程派,唱做俱佳。对新到温哥华的票友非常之热心,她家通常是高朋满座,是相聚、唱戏的一个据点,确实为大家做了不少实事。在指导新票友上,夏元增、李小瑛夫妇功不可没。夏老师毕业于台湾中华**空军大鹏戏剧实验学校,他们手把手地指导京剧爱好者,使那些原先没有基础的京剧爱好者,也登上了舞台,成为了一个京剧票友。


  在马晓先生的推荐下,社员李巧文报名参加了第十一届天津京剧和平杯,这可是中国**等级的票友比赛,也是加拿大第一次派出队员参加比赛。她居然挤进了决赛,并取得了优胜票友奖的好成绩。接着又参加了第十二届天津和平杯,又进一步取得了双十佳的优异成绩。另一为加拿大选手张少欣也取得了优胜票友的称号,这二位选手均来自于温哥华的颐社。


  何先生是一位新移民到温哥华的琴师,他原先是一位民乐团的指挥,从小受资深票友的父亲影响。但真正喜爱上京剧是在五十岁之后,他先学三弦,后学京胡。由于从小受京剧氛围的熏陶,加之勤奋好学,业务水平很快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为原先曾担任过指挥的缘故,在乐队建设方面,组织和教学能力,非同一般。他带出了不少乐队的新成员,功劳不小。


  在这个温馨的家园里,大家以京剧作为纽带,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为当地的华人华侨奉献出了一出出精彩的演出。不少西方人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几次活动,让我印象最深。2012年的夏天,也就是我登陆加拿大的第一年,受李晓芙老师的邀请,在温哥华中山公园,与北京京剧院、陕西京剧院的**演员,为西人们演出了一台京剧晚会。演出的环境,非常之中国化,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能看到如此具有中国江南风格特色的园林,令人瞠目。据介绍,其中有不少的石材和建筑师傅,都是来自于中国大陆。主持人是加拿**C省UBC大学的汉学教授,中文名叫王健。这位西人老教授的中文水平可了不得,他的普通话让不少中国人都汗颜,还特别喜欢苏州评弹,他是80年代加拿大政府驻中国的文化参赞。


  2013年的2月,与社里的票友们去温哥华大剧院,观看了台湾文武老生吴兴国先生演出的莎士比亚名句《李尔王在此》。第一次在国外,欣赏改良的京剧。虽然,与原汁的传统京剧相比,变味不少,但还是让我好奇不已。剧场的秩序和西人对艺术的尊重,让我感触非常之深。


  2014年9月,在温哥华的中山公园,观看了京剧大师尚小云的弟子孙明珠和青年演员刘为亮演出的《乌龙院》。其中宋江与与阎惜娇的对手戏,尤其吸引西人的观众,他们配合字幕的显示,完全看懂了剧情对人物心理的诠释,台上与台下的频繁的互动,现场气氛热烈,掌声和欢笑声此起彼伏。东西文化对人性解读的本源是相同的,自古以来,这二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借签、相互包容,形成了当今的世界的文明文化,其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巨大的。


  今年的春节,颐社应加拿大上海商会之约,在联欢会上,给观众展示了一台京剧演唱会,本想只是助助兴而已,未曾想到观众踊跃,叫好声起伏不断。这种氛围,其意义已经超越了京剧的本身,她承载着华人和华侨的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切思念。


  在温哥华还有不少票房,在华人聚居地列治文,主办人是来自于***的张女士,票房的历史也很长了。张女士曾拜在京剧艺术家张君秋的门下。来自天津、北京的票友也有一定活动的地方,主办人李先生,他们夫妇俩都在温哥华的教育局工作,对京胡非常着迷,另一位负责人徐先生,老生唱的很好,也是**杨派老生张克的好友。佟先生也是我去温哥华认识较早的票友,能拉会弹,人非常之谦和。中国京剧院的**花旦耿巧云与北京京剧院的金少龙都常去李先生家去玩。


  另一位京胡前辈陈涵清先生,也常住温哥华,他是京胡大师王凤卿的弟子,曾是**旦角黄桂秋的琴师。今年已九十四岁了,每周还保持活动三至四次,每次连续操琴三个小时都不喊累。


  常住国外,精神空虚、没有归属感是海外华人华侨非常大的困惑。但每周的京剧票房是票友们欢聚、交流、分享的好去处,真是给大家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京剧票房是海外华人的温馨家园,其意义已远远超出其本身,其经典的艺术焕发出的能量,照亮了无数爱好者的心灵。